早幾天讀到《紐約時報》報道,有些問題想不通,究竟現時的經濟生產模式,是否過度生產?
報道指因為武漢肺炎蔓延,美國很多餐廳、酒店和學校暫停運作,農夫有大量的蔬菜、牛奶、雞蛋賣不出,農夫只好通通銷毀,引致大量食物浪費。
報道指,不少餐廳、酒店、學校飯堂暫停營業,令對新鮮食品的需求大大減少,儘管超市的銷售量激增,但未足以抵銷原來供應給餐廳等的食物損耗,仍有很多新鮮食品被銷毀,數量更是大衰退以來最龐大的。
為了減少食物浪費,美國農業部預備了3億美元,在未來幾星期,用來向經銷商購買過剩的農產品,包括生果、牛奶、肉類,再分發給食物銀行。
四月初,農夫們每天倒掉370萬加侖(約1400.6公升)的牛奶,及至現在,每天浪費的牛奶量減至每天150萬加侖(約567.8萬公升),因為,農夫們都想了些方法減少浪費。
根據美國最大型乳製品生產商組織「美國奶農」(Dairy Farmers of America),農夫都主動降低生產量,二來有些連鎖餐廳如Papa John都應奶農業的呼籲,製作Pizza時多用芝士。
另外,民間亦有自發的食物拯救行動。
當地有大學生向親友籌募經費後,於4月成立了網上平台FarmLink,連結農夫和食物銀行,將過剩的食物送給適合的人。他們現在有20名成員,會主動聯絡農場,以尋找過剩食物。其中,他們曾經從加洲的一個農場,買入一萬隻蛋運送給一間食物銀行。
(思緒未夠清晰,所以先將新聞記下來,做一個筆記)

紐約時報的報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