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港嘢」創辦人之一浩盈(左)和前自在生活主席楊寶熙
「港嘢」創辦人之一浩盈和前自在生活主席楊寶熙今集講不時不食的構念~「不時不食」,即是順應天氣,土地種到什麼,我們就食什麼。「春抽」黃豆計劃雖今春季失收了,但農夫都付出了時間和心機,故亦會收到回報,並在秋季再種,消費者與農夫共同承擔~
🍆最簡單的是「夏天食瓜、冬天食葉菜」
🍆
夏天時令蔬菜:莧菜、辣椒葉、通菜、蕃薯葉
冬天:菜心、蕃茄、 甘旬,蘿蔔,沙律菜
浩盈說,人們夏天食瓜果,可補充水份。
若我們只選某種類的菜,農夫或會偏向只種受歡迎的菜種,反令我們食少了品種。
「如果我們嘗試順應時節,去鼓勵農夫種那時令可種到的菜,我們食到的蔬菜種類也會多點,保留的物種也多一點。」
主持也說,順應天時耕種,也可用少些病蟲害藥。
🍀我們需要社區支持農業(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)
🍀
– 消費者和農夫建立長期供應和需求關係 共同承擔風險
– 除消費外,與農夫共同承擔風險,還有運輸、傳播農業知識,也是支授農業;農業生產也要尊重自然。
港嘢亦推出了「訂購本地友善蔬菜」計劃和「春抽」黃豆豉油計劃支持農業。
🍀預先計劃買菜 順應天時食菜
🍀
「訂購本地友善蔬菜」計劃有冬夏兩季的菜單,參加者預訂後親自取菜。
參加者亦學習什麼時候食什麼,如大雨時出產的菜,比陽光普照時的「無咁靚」,那他們就知道何謂順應天時。
🎉「春抽」:種豆造豉油 連結二級生產者 探索新生產模式
🎉
至於「春抽」計劃,就是個集資計劃,目的在召集支持者,支持本地農場生產本地的黃豆,再由本地醬園造豉油。春天落種,收成後經天然生曬,翌年春天造成一枝傳統豉油。
過程中會召集支持者與農夫共同承擔收成,探索新的生產模式。
💦失收了 心機同樣多
💦
但今年春天黃豆可謂失收了,因今年雨水比預期多,3月落種,花期遇上了5、6月的雨季,花結不到果,所以要待秋天再種,消費者就「學習等待」。
雖然失收了,但農夫亦付出了「相等的時間和用心」,所以亦會同樣收到回報。
順應天時的大豐收
浩盈說,前年農夫種的大蘿蔔大豐收,差不多每個農場有500斤出產,結果,收成用作造成醃製品,就不會浪費。
另外,港嘢的中秋福袋也有香港新鮮蔬果的果乾。
「惜食行者」電台節目第7集「不時不食」
我們一班關心食物環保朋友,在13集電台節目「惜食行者」,訪問不同為食物環保努力的「惜食」朋友~
時間:逢周一 9PM 港台數碼31台
重溫:http://goo.gl/04ZAX1